详细内容
随着职称评审改革意见的逐步落地,部分地区部分专业系列的对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的政策,比如山东省潍坊市建筑工程序列中级职称。湖南对于建筑工程序列中级职称以考代评已经实行18年。贵州哲学社会科学、新闻、出版、自然科学研究、农业技术、图书资料、图书资料群众文化专业、文物博物、艺术、工艺美术、档案、体育系列、翻译系列民语专业、播音、律师(时间已调整,详见第6条)、非医疗机构药学、工程技术(含建筑类)实行以考代评政策。
中级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、学术水平及业绩成果的综合评估,需经过条件自查、材料准备、专家评审等多环节。其核心流程包括申报资格核查、材料提交与审核、专家评议及结果公示,申报条件因学历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,并存在多种评审方式适应不同人群。
多元化评审方式:
考试替代评审
在建筑、会计等实行'以考代评'的领域,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即可获取资格。考试科目设置兼顾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,如建筑工程中级考试包含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模块。
职业资格互通
注册类证书(如一级建造师)与职称实行对应认定,持证人员经单位考核可直接聘任中级岗位。该政策在京津冀、长三角等人才一体化示范区率先推行,逐步向全国覆盖。
中级职称的好处:
1.物质层面。有了中职的头衔,「钱」会多一些。
①补贴津贴。职称和收入密切相关,成为中职,每月可多拿300-2000元(各地区、单位有差异),都是真金白银。
②职场竞争力。专业人才的数量、质量,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。有了足够数量的高职、中职,企业才能享受人才补贴、税收减免政策。你说,他们需不需要中职?
③评高职。想评高级职称得先有中级职称,并满足一定年限。
④养老金。底层逻辑是这样的:工资增加了,社保的缴纳基数就增加了,日积月累,到了退休的时候,每月多拿几百元退休金是很正常的。
2.精神层面。职称也好,职务也罢,都是身份、能力、资历的证明。
①提升职级。技术人员的成长路线是这样的:初职➳中职➳副高➳正高,中职是避不开的环节之一。
②自我价值。哪位朋友甘心在「初职」位置上,挣扎一辈子?这和公务员都想调副科➳正科……是一个道理。
③积分落户。对于从外地奋斗到一线、强二线城市的朋友来说,户口、居住证是绕不过去的坎,而北上广深,对中职办理居住证、落户均有优惠政策,还是比较方便的。